作為國之重器,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的品牌建設被寄予厚望。
國務院國資委頒布的《關于加強中央企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》明確指出,“加強品牌建設是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選擇”,“中央企業要實現‘做強做優,世界一流’的目標就必須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”。
5月28日,國務院國資委在北京舉辦“2018年中央企業品牌工作培訓班”。國資委副秘書長周渝波說,國資委將營造有利環境,加強政策引導,搭建好交流平臺,進一步加強指導推動中央企業品牌工作。
改革開放40年來,尤其是近十多年來,一批來自國有企業的產品、服務品牌逐漸發展壯大,在世界范圍內有了不小的影響力。不斷在國際上落地、開花的中國橋、中國路、中國港、中國高樓、中國盾構等“國企造”,正在以全新的品牌形象,刷新著國際對中國制造的認知,高鐵、核電、特高壓電網等更是成為了中國的國家名片。
更重要的是,一些國企對品牌建設進行了深入思考,探索著各自符合行業特點,適應時代需求的品牌建設路徑,為中國的品牌新時代探路突圍。
中國品牌日起源于央企
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,也是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資源。擁有國際品牌的數量和質量,不僅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,也會帶來實際而巨大的附加利益。
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,基本生存需求消費增長趨于平穩,品牌消費開始加速。與此同時,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。因此,打造中國的自主品牌、發展品牌經濟,成為供給端和需求側的共同需求。
對此,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有著深刻認識,也高度重視。
2014年5月10日,習近平在鄭州視察中鐵裝備時,做出了“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,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,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”的重要指示,吹響了中國由經濟大國奔向品牌強國的集結號。